天天午時11點開始,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尹家河村“幸福暮年驛站”都會變得熱熱鬧鬧,敞亮的食堂里坐滿了前來吃午餐的村平易近。一葷兩素搭配主食和湯、粥,價格僅需8元錢。“不消在家做飯,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好吃不貴的三餐,真是太便利了!”不少村平易近贊揚道。
尹家河村老年餐廳只是通州區農村養老助餐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州區以“熱心助餐”為切進點,通過數字技術和基層管理的創新結合,構建了一套全覆蓋的農村養老助餐服務體系。這一體系不僅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的就餐難題,還通過當局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服務的方法,周全晉陞農村養老服務程度包養網。
建機制:夯實養老助餐服務基礎
養老助餐離不開政策保證與軌制完美。自2018年以包養來,通州區陸續出臺了《養老助餐服務任務計劃》等文件,樹立了完美的任務機制和補貼政策。為了確保政策的有用實施,區級養老助餐服務專項任務小組對全區養老助餐服務進行了周全調研,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服務質量、助餐情勢、配送范圍和食物平安等方面。這些調研結果為晉陞養老助餐服務質量供給了科學依據。
通州區根據老年生齒分布情況,統籌規劃了全區養老助餐點的數量、規模和布局。通過騰退改革老舊衡宇、開展現場核對與督導等方法,建設和運營養老助餐點。
今朝,通州區已建成152家農村養老助餐點,此中142家依托養老驛站樹立,4家為單獨助餐點,1家為照顧中間,5家為社會餐飲企業掛牌助餐點。這些助餐點覆蓋了全區11個鄉鎮,逐日可為6800名農村老年人供給用餐服務,并同步供給巡視探訪、個人清潔、養老顧問、呼喚服務等4項基礎養老服務。
臺湖鎮是通州區農村養老助餐服務的先行試點之一。該鎮通過整合資源,將一處閑置的老舊衡宇改革成養老助餐點,并配備了現代化的廚房設備和送餐車輛。助餐點不僅供給午餐和晚餐,還為行動未便的白叟供給免費送餐上門服務。自運營以來,該助餐點日均服務老年人超過200人次,成為當地老年人生涯中不成或缺的一部門。
通州區還將數字技術賦能養老助餐,樹立養老助餐線上平臺及App,實現數據賦能補貼包養領取和服務監管,年夜幅下降治理本錢。
截至今朝,共有58家養老助餐點在平臺上注冊開戶,18家養老助餐點勝利上傳菜單。線上助餐平臺包含用戶端點餐小法式、商戶端治理后臺及當局端治理后臺,實現線上助餐服務查詢、用戶成分識別及商戶信息治理、區級信息監管等效能。同步樹立養老助餐點位、服務人員、服務對象、助餐服務全過程數據等動態數據庫,自動篩選養老助餐點位異常數據,實現對全區養老助餐服務的實時、實名、計時、計次治理。
促精準:晉陞養老助餐服務質效
對于行動未便、無法到助餐點堂食或取餐的農村居家基礎養老服務對象,通州區供給了免費送餐上門服務。其他老年人則可以通過主動申請并向助餐點付出必定的配餐價格(普通為2~3元),即可享用送餐服務。這一舉措不僅拓展了養老用餐服務的可及性,還進步了服務的有用性。
除了送餐外,年夜部門農村白叟選擇在村里的老年驛站就餐。本年除夕過后,于家務回族鄉富各莊村老年驛站新增了午餐服務,6元錢三菜一湯、主食不限量,味美、價廉的菜品和周密的服務,獲得了不少村平易近的好評。
富各莊村老年驛站開設已有一段時間,此前一向為村內老年人供給1元早餐服務。村黨支部書記周克亮說:“為了滿足村平易近需求,除夕一過,驛站就增添了午餐服務。本村村平易近80歲以上的免費,60歲以上的6元一餐,60歲以下的10元一餐,外村村平易近也可以來就餐,用餐費比本村村平易近略微貴一點。”
為了確保養老助餐服務的常態化和持續發展,通州區請求轄區內養老助餐點每季度末依照固定模板上傳餐品價格至養老助餐線上服務平臺,強化群眾監督和抽查治理,確保餐品實際收費價格與報備價格相符。此外,通州區還以“一量、兩度、三性”(服務量;滿意度、覆蓋度;方便性、多樣性、平安性)為重點指標,委托第三方監管機構對養老助餐服務開展年度調查,并結合巡檢暗訪、數據抽查結果進行排名,對養老助餐點進行動態調整和治理。
往年,馬駒橋鎮的一家養老助餐點曾因餐品價格與報備價格不符被群眾投訴。通過線上平臺的異常數據篩選效能,監管部門敏捷發現了這一問題,并責令該助餐點整改。經過調整,該助餐點不僅規范了價格,還晉陞了服務質量,贏得了老年人的分歧好評。
求創新:構建多元參與服務形式
為了激發市場活氣,通州區對養老助餐點的建設和運營進行了補貼。除了市級午餐或晚餐運營補貼外,當老年人早餐消費超越2元時,通州區額外給予助餐點2元/人/天的運營補貼。同時,通州區還供給建設補貼,免去養老助餐點在房租等方面的后顧之憂。
對于農村居家基礎養老服務對象,應用養老助殘卡在助餐點消費午餐或晚餐超越5元時,可享用5元/人/天的就餐補貼。2023年以來,通州區統籌市區財政資金1676.2萬元,此中攙扶鄉鎮助餐點1413.2萬元。
為了鼓勵社會氣力參與,通州區通過遴選,發動區域優質社會餐飲企業參與養老助餐服務,滿足分歧類型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例如,臺湖、漷縣等鎮的5家社會餐飲企業掛牌養老助餐點,自本年開辦以來,已為周邊432名農村老年人供給8024次助餐服務。
位于臺湖鎮的一家著名餐飲企業主動申請掛牌養老助餐點,專門為老年人設計了低鹽、低油、易消化的營養餐。企業負責人表現:“參與養老助餐服務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也讓我們更好地融進了社區。”自掛牌以來,該企業已為周邊200多名老年人供給了優質的助餐服務。
在養老助餐實踐中,通州區還摸索“合作積分”兌換,并鼓勵老年餐廳實現自產農副產品制餐。
于家務鄉南三間房村幸福暮年驛站創新摸索了助餐“合作積分制”,老年人通過參與村內“門前三包”等村級管理獲取積分,以積分兌換餐食、日常服務及特點農副產品領取等養老服務。南三間房村村平易近李桂蓉通過參與村里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累積了50個積分,她用這些積分在幸福包養網心得暮年驛站兌換了一周的免費午餐。“既能為大師做點事,又能解決本身的吃飯問題,真是一舉兩得。”李桂蓉說。
在通州區平易近政局的政策和村委會的支撐下,南三間房村暮年驛站的早點只需求1元、午飯5元,一頓吃不完還可以留到下一頓。驛站開業后,村委會免去了驛站的房租和水電價格,減輕了運營負擔。別的,驛站也在通過各種方法降本增效,好比所需的蔬菜等,有相當一部門是直接從村中采購,從田間到餐桌,下降了菜品本錢,讓白叟吃得實惠、安心。
養老助餐服務不僅是一頓飯的溫熱包養,更是對農村老年人暮年生涯的深切關懷。下一個步驟,通州區將圍繞助餐點運營和服務質效,加年夜政策指導力度,加強服務質量監管,精準對接養老服務供需,讓老年人天天都能吃上“安心飯”“熱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