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并将打造美丽乡村列为“美丽系列”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认定“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共1981个,其中270个就位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这意味着美丽乡村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在生态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表示,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和复杂多样的生态地理条件,历史演进中,劳动人民创造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为探寻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方案和解决之道。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尽快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建设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
让农业文化遗产撬动“美丽经济”
2022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总书记在贺信中科学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路径,为保护共同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可持包養平台推薦续发展提出了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大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民俗文化、优美的乡村景观,可以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与科普研学等方面的多种功能与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能使当地相关农产品品牌溢价10%-30%包養網 花園,当地居民的收入贡献率接近40%,增强了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吸引了一批人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美丽乡村的繁荣。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闻名于世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300多年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垦共创的一种世界罕见的农业文化景观,也是我国山区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巧妙地把“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打造成“四素同构”的生态农业系统,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农耕文化与山地梯田景观。
云南元阳梯管委专职副主任徐忠亮介绍,阿者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部的一个小村子,地处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阿者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为推动古村落阿者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2018年,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为阿者科村民小组专门编制了“阿者科计划”,组织村民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自“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以“蘑菇房”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阿者科村的支柱产业,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已基本形成。2019年,阿者科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闵庆文建议,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推进。要注重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同时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以保留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要传承弘扬包括民俗、节庆等在内的乡村文化,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文化”与“母文化”。
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流水潺潺的稻田,水稻为鱼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鱼为水稻松土施肥,田埂间鱼稻相依,和谐共生……这既是如今浙江青田原生态的农田风光,也是这里千百年来再寻常不过的农耕场景。
青田县稻鱼共生产业中心推广研究员吴敏芳介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里,两个互为依存的物种,通过原始协作,形成科学的生态系统,产出了安全绿色的田鱼和口感香糯的稻米。
在这些遗产地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古法栽培和传统种养中,处处蕴含绿色低碳的中华智慧。在湖州,桑基鱼塘巧妙结合当地“植桑、养蚕、蓄鱼”三大农业生产,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连续运转千年;在绍兴,先民种榧造林,人工嫁接培育了优良经济树种“香榧”,它集食用、药用、油用、材用于一身,至今仍是当地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支包養網柱;在庆元,从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当地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迭代,将森林保育、菌菇栽培、农业生产有机融合……
“乡村是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功能的载体,这在农业文化遗产地表现得更为明显。”闵包養網庆文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进一步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就可以从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稻鱼共生、桑基鱼塘、林菇共育、农林牧复合、间作套种等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中得到借鉴和启示。
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美丽乡村先行示范地
2023年底,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在中国的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独占5项;在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有17项,数量排名均居全国第一。如果追溯历史,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正是出自浙西南大山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在闵庆文看来,浙江之所以成为“农遗大省”“农遗强省”,不仅在于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农耕传承,也在于数十年如一日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坚持。
2003年,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同时,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省安吉县率先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效。
“建设美丽乡村,要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美丽乡村先行示范地。”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建设美丽乡村的资源基础,因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着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与结构合理的生态文化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包養網 花園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