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準扶貧繪就S包養價格“富民樣本”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13ff958ffd6.77535133.

高涼包養網亭村鄉村民宿。

1997年,全國第一個消除貧困縣;200包養2年,全國第一個消除貧困鄉鎮;2012年,省農民收入水平全國最高,省扶貧標準全國最高……多年來,浙江省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相繼包養網實施“百鄉扶貧攻堅計劃”、“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低收入群眾增收行動計劃”等措施,逐步減緩低收入農戶貧困,提高低收入農戶致富能力。

近兩年來,浙江省加大精準扶貧力度,通過推進產業開發、創新扶貧方式等,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今年上半年,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現金收入5047元,同比增長17.5%。包養網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現金收入5047元,同比增長17.5%。超過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2個百分點。

網線拉進山 無人識的山里貨成了“高檔貨”包養網

從臨安市清涼峰鎮出發,沿著蜿蜒山路驅車20分鐘,就來到了海拔八百多米的馬嘯村。只見村頭“全國淘寶村”的牌子高高矗立,村內墻繪上寫著“馬嘯,因淘寶插上騰飛的翅膀”等,不少農戶家門口堆放著小山包一樣的包裹,一些快遞員正在忙著打包裝箱,乍一看,和普通的“淘寶村”并沒什么差別。

村黨總包養網支書記方春輝帶著記者在村里轉悠,指著村民開的一家家“淘寶店”介紹說,以前馬嘯村可不是這般光景。

馬嘯村地處浙贛交界,四周都是連綿大山,交通十分不便。長期以來,該村都是包養杭州市級扶貧重點村之一,按照杭州市制定的標準7500元以下為貧困戶的標準,全村1454名人口中貧困戶達十分之一以上。據該村黨總支書記方春輝介紹,長期以來,村民都靠種山核桃、高山蔬菜為生,每逢豐收季節,村民們就推包養著車三三兩兩到鎮上買,賺到的錢僅夠維持溫飽包養。2003年,村民年收入平均3900多元,鄉里排名倒數第一。作為市級扶貧重包養點村,杭州市每年都要在馬嘯村投入大量幫扶資金,但是該村總也不夠用。每次村里要基建,方春輝都要到鎮上“哭窮”要錢。如何讓馬嘯村摘掉“貧困”帽子,成為擺在地方政府眼前的一道“難題”。

馬嘯村雖地處山區,但農產品可正是時下最熱門的“綠色、生態、無污染”,可山路彎彎,交通不便,這些好農產品卻一直養在深山無人識,“賣難”是發展瓶頸。2008年,杭州市結合“電子商務之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并提出把包養這作為轉變扶貧方式的重要手段,馬嘯村迎來了“新生”。為此,杭州市、臨安市兩級農辦不僅投入大量資金資助設備、培訓人員,去年,臨安市還投入七八包養網十萬為村里架起光纜,鎮里還出面與快遞公司協商,聯系快遞專車上山進村,到家門口收貨。

如今,網店一開,廣告一打,快遞一送,現在馬嘯村的山里貨不但不愁賣,價格還提升了很多,不少村民因此脫貧致富。

陳志龍是當地困難戶,由于年輕時出了場車禍,導致高位截癱,常年只能靠輪椅生活,收入全靠市里慰問金。2011年,他利用資助的電腦開辦了淘寶網店,主賣山核桃、堅果、筍干等山貨,如今,他每天能接近百單生意,年收入十幾萬。自包養網家的山貨不夠賣,他還從農戶那里收購農產品,現在固定給他供貨的農戶就有兩三家。據方春輝講述,如今村里做電商的農戶已達到55家,不僅自身致富,還能帶動其他村民增收。截止目前,村民年收入已突破兩萬余元包養

位于浙西南的遂昌縣,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長期以來,當地村民都以外出打工為生,低包養收入農戶占全縣農村人口的29%。近年來,該縣致力于創新扶貧工作包養網方式,將農村電子商務納入扶貧工作體系,通過培訓人員、建設農村電商服務站、引進相關電子商務項目等,2014年實現網上銷售額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連續8年保持在12%以上。

據悉,近年來,浙江省堅持把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作為扶貧工作的核心任務,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向淳安等26縣農村延包養伸,充分發揮電商優勢,推動更多農產品網上銷售。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省縣城以下實現網絡零售2000多億元,實現農產品銷售180多億。

旅游大巴開進村 青山環繞的窮山溝變了“農家樂”

走進桐廬縣合村鄉高涼亭村,只見四周青山環繞,郁郁蔥蔥,一條小溪奔流而下,溪水清澈,魚兒在水中暢快地游著。溪水邊,一些穿著統一服裝的團隊游客正舉著相機互相拍照,擺出各種姿勢,還有一些游客則坐在山邊樹下,大口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盡情享受著眼前美景。

高涼亭村位于合村鄉北部,是該鄉海拔最高的一個村,區域面積3萬六千多畝,其中山地60%~70%,耕地只有包養網六七十畝,人均一分地。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顧永龍講述,長期以來,該村村民主要賣番薯干、青筍等土特產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五千塊,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合村鄉是桐廬縣經濟最困難的鄉鎮,而高涼亭村又是該鄉最貧困村,大部分村民包養都以外出包養打工為生。

如何實現高涼亭村的脫貧致富?縣里、鄉里沒少動腦筋。2007年,高涼亭村被列入桐廬縣委組織部的結對幫扶點。“要致富,先修路”,去年,縣委組織部協調交通部門引進資金,對高涼亭村的1.5公里的山鄉土路進行道路硬化,使得原先只能通包養網一輛車的小路成為能夠雙向通行的村級道路。鑒于村里擁有大量的風景旅游資源,縣委部門積極帶村兩委班子外出考察,學習其他地方發展鄉村旅游經驗,培訓發展鄉村旅游知識。

近年,借助桐廬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東風”,合村鄉也積極打造全域旅游鄉鎮,高涼亭村理所當然也被列入其中。據合村鄉副鄉長喬國忠介紹,2010年,鄉里引進大溪峽激流闖灘漂流項目,2012年正式開業后,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帶動了周邊旅游發展。目前,整個鄉里每年吸引游客25萬多,單高涼亭村每年就有三萬多游客前來觀光。

麻根英是平逸農家樂老板,早年靠種地、做手工為生,2012年鄉里的漂流項目正式開門迎客包養網后,眼見游包養客越來越多,她也心動,多方籌措資金1000多萬把自家土房翻新裝修,擁有床位22張,餐位16桌,2014年正式開門迎客。旺季時,一天有一兩千游客前來就餐,住宿更要提前半個月預定才行。如今,開辦農家樂一年就為她帶來了五六萬收入。

作為浙江省“旅游扶貧工程”試點縣的天臺縣,在發展觀光農業同時,積極搭建“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信息化數據庫,把全縣鄉村尤其是扶貧重點村的優質資源推向市場,同時,打造鄉村休閑景觀帶,組織“一鄉一節”節慶活動,實現“旅游搭臺、農業唱戲、農民受益”。截至8月底,全縣農家樂直接包養網和間接營業收入共1.包養87億元,同比增長32.3%,其中低收入農戶從業人員達1850人,增收1184萬元,同比增加21.2%。

據悉,近來年,浙江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農家樂休閑旅游業成為低收入農戶就地就業、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到2020年,全省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床位數將達到30萬張,年接待游客數達到2.5億人次,經營收入達到500億元;帶動就業100萬人、農產品銷售200億元,對農民收入增長貢獻率接近10%,帶動旅游總收入1000億元以上。

開展扶貧工作檢查 確保各項扶貧措施落到實處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浙江省的省情。由于人多山多地少,浙江一直面臨的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包養扶貧任務。早在1978年,全省農村貧困人口1200多萬,農村貧困發生率36.1%,高于全國平均包養網水平5.4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同時通過產業開發、培訓就業、異地搬遷、基礎設施、社會救助等手段,加大扶貧力度,創新扶貧舉措,低收入農戶收入不斷增長,致富能力不斷增強。2012年,浙江省第三次將扶貧標準提高到4600元,經過調查,浙江省共認定低收入農戶176.4萬戶、417.4萬人,占全省農包養村戶籍人口的12.74%。

認定工作結束以后,浙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扶貧開發投入、落實來料加工、培訓就業、異地搬遷、金融扶貧等,加大扶貧“普惠”力度、傾斜扶貧“特惠”支持,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

然而,有了政策還不夠,還需要抓好落實。記者從農辦獲悉,截止10月15日,浙江省開展“消除4600”專項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各地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建檔立卡工作是否按時完成,是否建立花名冊,是否錄入省扶貧信息系統專項數據庫等。同時,省農辦還隨機選擇五個村,了解低收入農戶享受低保政策情況、結對幫扶情況、產業就業扶持情況等。

省農辦表示,今年,浙江省扶貧目標為,確保全省低收入農戶增收15%以上、50%左右的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基本消除4600元以下農村低收入人口,全省26個欠發達縣一次性“摘帽”。

包養網此,一方面,浙江省將繼續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異地搬遷、產業開發、社會扶貧”三大體制創新,進一步深化探索在科技扶貧、金融扶貧等體制機制上加大創新力度。另一方面,浙江也將不斷加大社會扶貧力度,引導和激勵民營企業主、浙商、華人華僑和愛心人士建立鄉包養網情公益基金,大力開展公益救助等活動,健全運營管理機制;積極倡導扶貧志愿行動,健全志愿服務網絡等,促使浙江扶貧工作更出實效。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