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ac95076c2cb1.41334223.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安徽省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落實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預算報告審查決議情況
201甜心花園4年,全省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有關決議精神,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深化財包養行情稅改革,加強預算管理,自覺接受監督,不包養斷提升依法理財水平。
(一)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確定6項財稅改革年度重點任務,制定24個具體施工方案,相繼出臺209項制度辦法,推動現代財政制度加快建立。健全預算動態平衡機制。省級一般公共預算超收收入及清理收回的存量資金,全部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納入下年預算統籌安排。啟動中期財政規劃編制,選擇教育、社保、體育、醫療衛生、環保等重點領域試編三年滾動預算,增強預算政策的前瞻性。完善轉移支付管理。省政府出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健全了管理制度。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省級專項轉移支付壓縮到140項、77.5億元,較上年分別減少47.2%、33.8%,把更多的資金和項目下放市、縣(市、區)管理。健全一般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提高市、縣(市、區)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開展省以下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研究,為科學界定各級政府支出責任奠定基礎。有序推進稅制改革。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鐵路運輸、郵政、電信業,試點納稅人新增4.1萬戶,當年為企業包養網ppt減負46.4億元。啟動實施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取消停征涉煤收費基金,我省煤炭資源稅稅率為2%,為全國最低的省份之一。建立涉稅信息交換與共享機制,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
(二)逐步完善全口徑預算管理。將所有政府性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預算監督和管理更加統籌全面。完善政府預算體系。首次將省級四本預決算收支完整反映,報送省人大批準。出臺安徽省省屬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全覆蓋,納入預算的省屬企業由33戶擴大到40戶,收益收取比例做到了規范統一。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出臺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制度文件,將船舶港務費等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超收收入2.6億元全部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強化社保基金監管。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管理,2014年全省社保基金預算總收入1252.1億元,總支出1017.6億元,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健全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創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新途徑,取得較高收益。
(三)切實增強財政政策的科學性。進一步完善各項財政政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穩增長財政政策。全面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全年減少市場主體稅費負擔466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減負。通過優化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安排31億元加強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放大擔保倍數,降低擔保費率,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完善新一輪促進皖北地區發展的支持政策,現行加大省財政轉移支付等財稅政策延長至2020年底,進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完善調結構財政政策。爭取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4項先行先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成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公司和股權投資基金,促進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發展。圍繞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財政政策,推進新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啟動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積極支持淮南、淮北、銅陵礦山環境修復和塌陷區治理,支持銅陵、淮北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包養一個月價錢發展,推進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建設。完善惠民生財政政策。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包養出臺鞏固民生工程長效機制6大類66項制度,24個工程類項目全部制定建后管養指導性意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財政投入管養經費13.1億元,確保民生工程持續發揮效益。
(四)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加快資金撥付,規范資金使用,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出效益。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建立結轉結余定期清理機制,2014年省級收回結轉結余5.7億元,清理收回專戶結余3.3億元。創新省級國庫現金、專戶資金和社保基金運作方式,新增利息7.8億元,既實現財政資金保值增值,又通過競爭性存放與銀行信貸掛鉤,為經濟社會發展投放更多的流動性。嚴格涉企資金監管。建成財政涉企項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覆蓋所有市、縣(市、區)和涉企項目主管部門,納入系統管理的項目達1.1萬個,涉及資金74.4億元,有效堵塞項目申報審核和資金分配中存在的漏洞,使資金投向更加精準有效。健全績效管理機制。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包養擴大績效評價范圍,省級部門自評項目106個,財政重點評價項目16個,涉及財政資金67.7億元,評價結果作為安排2015年預算的重要依據。加快政府購買服務。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建立政府購買服務規范化流程,全省完成試點項目1041個,涉及資金94.6億元。
(五)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按照“防控風險、嚴格審批、規范管理、服務發展”的原則,一手抓規范債務管理,一手抓擴大政府融資。嚴格政府債務管理。試點編制全省政府性債務收入計劃,實施債務審批卡制度,將380家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納入名錄管理,對部分市、縣(市、區)債務風險進行預警提示。清理甄別政府存量債務,規范政府舉債融資方式,努力降低債務融資成本。擴大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范圍,覆蓋全省所有市、縣(市、區)。創新政府融資模式。建立省級棚戶區改造融資平臺,爭取棚包養網比較戶區改造國開行貸款額度949億元,占全國貸款總額的19%,為16個市43個縣(市、區)棚戶區改造提供資金支持。出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指導意見,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推出42個示范項目,污水處理和軌道交通等4個項目獲批財政部PPP首批示范,獲批項目個數和金額均占全國總額的13.3%,較好發揮政府債務融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六)積極發揮預算監督的有效作用。自覺主動接受監督,發揮監督合力作用,提高財政管理法治化、透明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認真執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共辦理代表建議284件,積極采納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農村公路養護投入等建議,進一步完善財政政策。建立聯系人大代表制度,做到報告通報、問計問需、征詢意見建議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邀請人大代表參與民生工程等財政工作巡察督導。積極利用審計成果。在及時落實同級審計整改意見的基礎上,全面梳理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專項審計發現的問題104項,主動對照、舉一反三,不斷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構建長效機制。切實加強財政監督。貫徹落實《安徽省財政監督條例》,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34個專項經費、80戶行政企事業單位及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監督檢查,規范財政財務管理。組織開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專項檢查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嚴肅財經紀律。創新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機制,發揮鄉鎮財政一線監管、一線服務的作用。加強預算公開監督。推進預決算集中統一公開,以政府和部門門戶網站為主要形式,設立預算公開專欄,方便社會公眾查詢監督。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除涉密信息外,16個市、105個縣(市、區)和115家省級預算單位全部公開了政府、部門及“三公”經費預決算。細化公開內容,增加輔助說明材料,努力讓群眾看明白、能監督。深化“開門辦預算”,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包養行情對25個部門32個項目進行公開評審,提高預算安排的透明度和科學性。提前編制預算,細化預算內容,便于人大監督審查,促進預算更加規范透明。
二、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較好完成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663億元,包養網比較比上年(下同)增加298億元,增長8.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18億元,增加143億元,增長6.9%。加: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2302億元,上年結余收入102億元,調入資金112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173億元,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1億元,預算總收入4935億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664億元,比上年增加314億元,增長7.2%。加:上解中央支出26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5億元,調出資金2億元,包養合約地方政府債券還本45億元,支出合計4842億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93億元,其中:結轉下年87億元,凈結余6億元。
省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億元,增長7%。加: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2302億元,上年結余收包養入46億元,調入資金10億元,市縣上解省收入84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5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173億元,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1億元,預算總收入2861億元。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31億元,增長5.9%。加:上解中央支出26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0億元,調出資金1億元,對市縣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194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0億元,債券轉貸支出133億元,支出合計2818億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43億元,其中:結轉下年42億元,凈結余1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0億元,加上年結余、中央補助收入等99億元,預算總收入159億元;預算支出19億元,加補助市縣支出102億元,結轉下年38億元,預算總支出159億元。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9.3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0.5億元,預算總收入9.8億元;預算總支出9.8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10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86億元,預算總甜心寶貝包養網收入196億元;預算支出104億元,結轉下年92億元,預包養網比較算總支出196億元。
上述預算執行數字在決算編制匯總后,還會有變化。
(一)實現財政平穩運行。20甜心花園14年,財政收支運行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持續提升。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省財政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增幅保持在合理區間。全省稅收收入增長11.1%,增幅高于上年0.3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占比為76.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重點支出保障有力。繼續優化支出結構,教育、科技、社保、衛生、城鄉社區、農林水、住房保障、交通等重點支出增加281億元,占全省支出增量的89.4%。“三公”經費從嚴控制。完成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6項制度建設任務,建立健全“三公”經費預算約束、支出控制、通報預警、信息公開、監督檢查、責任追究等長效機制,有效防止鋪張浪費,全省“三公”經費在上年大幅減少的基礎上,又下降19.2%,行政成本進一步下降。區域財政整體提升。13個市財政收入超100億元,58個縣(市、區)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皖江示范區財政收入增長10.5%,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大別山革命老區、皖北三市九縣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4.7%和12.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8和3.8個百分點。
(二)推動經濟穩定增長。持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加大投入帶動需求。爭取地方政府債券173億元,撥付鐵路、公路、水運、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249.7億元,爭取世行、亞行及外國政府貸款資金4.3億美元,較好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5%。統籌安排支持內外貿發展資金7.5億元,蕪湖港進入國家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用足出口退稅和各項促進消費增長政策,支持消費升級和外貿轉型。扶持小微企業帶動全民創業。支持建立省級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每年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7億元,為市場松綁、為企業添力,促進新登記注冊企業快速增長。安排工業包養網發展資金4.5億元,推動中小企業創新轉型。在安排資金充實政策性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基礎上,撥付5億元建立銀政擔融資擔保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全省政策性擔保機構在保余額1221億元,放大擔保倍數達3.9倍,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包養改善。鼓勵創新助力轉型。安排10億元,完善創新型省份建設政策體系,將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創新團隊、研發平臺等財政資金支持政策拓展到全省,實施科技創新后補助政策,引進10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來皖創新創業,加快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安排5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集聚試點,引導各市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8378.9億元,增長22.5%。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等企業所得稅政策,支持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和科技研發創新。創新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模式,引導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54.7億元,放大效應達6.8倍。統籌安排2.8億元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爭取中央補助3億元支持市場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試點建設,爭取中央補助1.4億元支持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引導服務業集聚發展。爭取中央補助1.4億元,支持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目標較好完成。
(三)促進城鄉一體發展。不斷加大城鄉區域發展投入力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和活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全省農林水事務支出502.6億元,較上年增加24.4億元。發放惠農補貼222.6億元,人均受益603元,戶均增收1536元,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統籌安排9.6億元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統籌安排36億元支持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增產和小麥、茶葉、生豬、油茶等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爭取產糧油大縣中央財政獎勵資金27.3億元,統籌安排71.7億元支持農田水利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撥付保費補貼資金10.9億元,為1808萬次農戶提供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額達472億元。撥付24.3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支持美好鄉村建設。投入專項資金41.1億元,整合涉農資金82億元,引導社會資金118.3億元,全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支持“三線三邊”環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爭取中央補助1億元,在全省27個縣(市、區)開展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建成項目400多個,受益農業人口86萬人。統籌安排3.5億元,支持首批20個試點縣(區)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投入26.4億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3萬個,農村公益事業加快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安排42億元與國開行合作,深入推進34個省級開發區產城一體試點,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安排專項資金27.3億元,支持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皖江示范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及南北合作共建、中新蘇滁、鄭蒲港等區域和園區發展。
(四)保障民生持續改善。突出保障基本,堅持雪中送炭,全省民生支出3833億元,增長7.9%,占財政支出的82.2%,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群眾。精心實施民生工程。33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686.3億元,同口徑增長10.6%。新增4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山區庫區農房保險參保人數達277萬戶,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就業促進工程、小農水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推進。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投入740.7億元,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快發展學前教育,促進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投入575.4億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軌,采取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424.1億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擴大基層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統籌135.3億元,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46.6萬套,基本建成27.5萬套。支持完善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統籌安排4億元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保障困難群體生活。投入10億元,精心實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1.8萬戶漁民實現安居夢。撥付2.3億元,支持縣(市、區)解決“老字號”群體生活困難。撥付23.9億元,重點支持農民工、就業困難群體、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為93.7萬人次發放補助資金21.8億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省級安排5億元、爭取中央補助1.6億元,支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新增造林226.3萬畝。統籌安排28.8億元,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對全省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實行以獎代補,實施太平湖等湖泊綜合治理工程。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財政收入增速趨緩與支出剛性矛盾加劇,財政保障任務十分艱巨。財政政策和資金的撬動機制和杠桿作用發揮依然不夠充分,“跑冒滴漏”和“撒胡椒面”現象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財政績效有待提高。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制度尚未建立,財力與事權不相匹配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縣包養(市、區)財政公共服務保障壓力較大。部分單位預算編制還不夠完整細化,預算執行還不夠嚴格。部分市、縣(市、區)政府債務風險開始顯現,等等。上述問題和困難,既有經濟新常態下收入增速放緩的原因包養,又有預算法配套機制尚不健全的原因,還有預算績效意識比較薄弱、預算編制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有待中央推進等原因。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在新的一年里通過深化改革、科學管理等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2015年省級預算安排
2015年,全省財政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財政收入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財政支出剛性增強,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從財政收入看,推進稅制改革,落實結構性減稅,繼續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都將減少財政收入。從財政支出看,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各項民生事業發展都需要加大投入。綜合分析,全省各級都面臨巨大的收支平衡壓力。根據市縣預算匯編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財稅政策變化情況,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預期增長8.5%左右,達到3975億元。
20包養15年省級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各項制度,切實推進預算公開透明;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切實防范財政風險,為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提供財力支撐。
2015年省級預算安排的基本原則:
依法理財,規范預算行為。全面貫徹預算法等法律法規要求,認真落實人大有關決議精神,進一步規范理財行為、健全約束機制、壓實管理責任、推進信息公開,推動財政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深化改革,完善預算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加大一般公共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統籌包養金額力度;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大力壓減競爭性領域專項;完善預算決策機制,推進預算評審論證,改進預算績效管理。
支持發展,強化預算保障。堅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保障部門依法履職所需經費。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統包養甜心網籌兼顧,確保預算平衡。明晰政府與市場邊界、省與市縣支出責任,統籌配置包養網評價各項財政資源。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統籌做好年度之間財力平衡,保持財政持續穩健運行。
2015年省級預算按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四本預算編制。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2.6億元;加中央轉移支付等,安排支出504.4億元。政府性基金本年收入預算40.1億元,本年安排支出34.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本年收入預算12.4億元,本年安排支出12.4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本年收入預算131.5億元,本年安排支出117.5億元。具體如下:
(一)一般公共預算
省級收入預算安排情況。省級預算收入232.6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1.2%,其中:增值稅5億元、營業稅16.5億元、企業所得稅104億元、個人所得稅21.5億元、耕地占用稅11億元、城市維護建設稅等2.1億元;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8.3億元、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0億元、罰沒收入0.5億元、專項收入52.2億元、其他收入1.5億元。
省級支出預算安排情況。根據現行財政體制,2015年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